[1] 尚益民. 刘一明丹易会通思想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22. [2] 罗强,段永强,李应存,等.清代陇上名医刘一明医道思想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9):4985-4988. [3] 宋宇. 清代刘一明丹道思想特色分析[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6. [4] 胡孚琛. 中西文明在现代心理学上的创新——申荷永教授、高岚教授《荣格与中国文化》序[J].社会科学动态,2020(4):127-128. [5] 郭健. 道士刘一明著述的文学价值[J].宗教学研究,2020(3):94-99. [6] 杨再清. 刘一明“丹道即易道”思想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20. [7] 辛敬. 刘一明内丹学新探[D].济南:山东大学,2020. [8] 王楠. 刘一明的丹道易学思想[J].济宁学院学报,2017,38(1):80-87. [9] 贾来生. 刘一明丹道养生思想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初探[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6,32(5):19-22. [10] 张登本,方亚利.《黄帝内经》基于阳气特性之阳气盛衰寿夭观[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3(4):35-39. [11] 陈伟华. 刘一明的阴阳思想探析[J].铜仁学院学报,2012,14(4):11-13. [12] 任红艳,张瑞娟,郭铭嘉.《黄帝内经》论养生[J].养生月刊,2022,43(6):484-487. [13] 孟星宇. 宋代士人丹道养生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2. [14] 宋鑫. 道家养生生命精神研究[D].南昌:江西中医药大学,2022. [15] 孟晓媛,刘继东,段阿里,等.《黄帝内经》养生理论的内涵与当代价值[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2):989-991. [16] 任波.道法自然,以“养生”达“身健”——基于“三养教育”的青少年自然养生实践探索[J].教师,2021(22):15-16. [17] 李辉. 早期道教的美学思想以葛洪《抱朴子》为例[J].中国宗教,2023(2):66-67. [18] 王孝林,马永华,魏艾玲,等.重“土”治未病思想在膏方中的运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3,32(4):4-6,10. [19] 杨鸿静,周颖,吴松,等.《养生四要》“治未病”思想浅析[J].湖北中医杂志,2022,44(8):45-47. [20] 赵中秋. 论葛洪的历史意识及其哲学基础[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22. [21] 任红艳,张瑞娟,郭铭嘉.《黄帝内经》论养生[J].养生月刊,2022,43(6):484-4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