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姚家慧,瞿惠燕,朱文轶,等.青年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6(S1):259-263. [2] 张红英,罗艳芳,刘祯帆,等.四川省6所三级医院医护人员职业获益感、知觉压力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职业与健康,2022,38(2): 171-176,180. [3] 李鹏翔,徐英,李莉,等.海南省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管理措施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9,46(20):3764-3767. [4] 刘乐. 青年护士心理焦虑的社会工作干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1. [5] 刘毅,王双,付强,等.急诊科和ICU工作人员焦虑状态的调查研究[J].重庆医学,2021,50(16):2813-2816,2821. [6] 黄浪. 广州市医务人员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抑郁症状关系研究[D].广州:广州医科大学,2021. [7] 王晓晰,崔春影,张鑫,等.医院暴力与医务人员抑郁症状的关系[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21,50(1):63-67. [8] 陈鹏雷,唐瑭,敖薪.基于护士常模评估中国ICU护士心理状况的Meta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14):1-5,18. [9] 鲁龙光. 心理疏导疗法(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 [10] 马金慧. 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11] 阎婧韡,探讨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15):45-48. [12] 姜晓. 小学生心理资本对同伴关系的影响及团体心理干预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21. [13] 陈雁,宋斌,付肖.团体心理干预对医院护理人员工作投入状况及倦怠感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21):177-179. [14] 张含悦,袁雪娇,高颖,等.积极取向的团体心理干预对“00后”本科护生职业认同感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1,16(22):25-27,30. [15] 孙志桂,牟静,匡凌云,等.团体心理干预在提高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程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4):109-111. [16] 丁春戈,梅永霞,林蓓蕾,等.二元应对在慢性病患者及其配偶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5):626-630. [17] 杨雪雯.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与配偶二元应对的现状分析及干预研究[D].新乡:新乡医学院,2021. [18] 谭媛. 二胎孕妇及其配偶二元应对及影响因素分析[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21. [19] 宁佳琼. 二元应对在夜班护士职业倦怠中的应用研究[J].心理月刊,2021,16(9):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