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巩阳,耿晓,盛天骄,等.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北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J].临床军医杂志,2019,47(7):688-690. [2] 阮宝华,周秀春,李莉.少腹逐瘀汤加艾灸联合地屈孕酮治疗青春期痛经的临床效果[J].世界中医药,2018,13(12):3142-3145,3149. [3] 卢洁,林萍,张荣,等.浮针联合少腹逐瘀汤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成药,2022,44(2):679-683. [4] 谢幸,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10. [5] 张玉珍. 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22-125. [6]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6-189. [7] 张勇,陈玲玲.温针灸联合四逆汤加味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及对患者中医证候、血清PGE2和PGF2a水平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1,32(14):1817-1820. [8] 王丹丹,王东梅,张英杰,等.基于神经生长因子探讨温经活血汤治疗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21, 32(10):1468-1473. [9] 翟凤婷,王东梅,王丹丹,等.基于MAPK/ERK信号通路探讨温经化瘀止痛法治疗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机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1,27(17):66-74. [10] 马春花,刘海永,张瑾,等.中医特色护理在痛经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17):181-184. [11] 陈丽. 中西医护理干预原发性痛经效果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9, 32(9):136-138. [12] 陈元欢,张作良,武权生,等.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少腹逐瘀汤治疗EMT痛经的作用机制[J].中国中药杂志,2021,46(24): 6484-6492. [13] 高宏杰,李君,贡磊磊.基于整合药理学平台V2.0的少腹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分子机制研究[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0, 20(6):682-684,688. [14] 丛笑,邓春霞.少腹逐瘀汤对原发性痛经患者雌激素、前列腺素E2及临床疗效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8,13(2):356-358,362. [15] 聂超凤,严金婵,廖旭日,等.少腹逐瘀汤合四逆汤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PGE2、PGF2α、β-EP含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14):1515-1517,1557. [16] 钟远梅,梁玮伦,冯东霞.火龙罐干预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症状改善及疼痛程度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7):66-68. [17] 陈丽. 中西医护理干预在原发性痛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西部中医药,2018,31(6):125-127. [18] 竺悦,王婷婷.穴位温和灸联合情志护理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4):2603-2606. [19] 王潇,高娜,罗双梅.少腹逐瘀汤联合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8,35(1):179-181. [20] 郭淑霞,赵红霞.系统护理配合穴位按摩、中药火疗技术在原发性痛经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21):113-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