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晓雯,王竹行,周熙,等.针灸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价值[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3,20(2):65-67. [2] 王振垚,张春荣,袁杰,等.解郁疏肝汤联合针灸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血清sLOX-1、omentin-1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0(9):2175-2182. [3] 朱润梅,欧彩虹.西药配合中医针灸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19(22):3126-3129. [4] 龚雨碟,杨智,陈志,等.中药热敷联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17(7):1388-1392. [5]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 [6] 高颖.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脑病分册[J].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 [7] 侯东哲,张颖,巫嘉陵,等.中文版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5):372-374. [8] 聂鹏坤,杨华,赵晓峰,等.中风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价一致性检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11):1827-1829. [9] 王月英,葛芳,王俊杰,等.脑卒中后上肢痉挛行循经火龙罐联合中药湿热敷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23,38(20):49-52. [10] 王璇,史福平,路保慧,等.针灸辅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后遗症对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2,44(12):1865-1868. [11] 张永亮,张亚楠,赵萌,等.针灸联合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及对侧支循环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2(6):806-809. [12] 张玲,黄蓉,魏丛霞,等.自拟理机养阴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颅内血流外周血APN ET及Cor水平的影响[J].河北医学,2021,27(5):831-835. [13] 陈安,曹霄,张慧林,等.针灸辅助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2,25(3):331-335. [14] 王惠君,任会,潘华英,等.中药穴位贴敷配合康复训练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术后下肢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J].四川中医,2023,41(2):201-204. [15] 毛少文,高震,黄川.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20,39(1):115-116. [16] 苏保兰. 中药湿热敷联合中药足浴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肿胀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21,29(11):80-82. [17] 兰火连,赖立英,李瑾娴,等.循经取穴湿热敷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1,28(1):66-69. [18] 梁启放,刘文星,韩小雪,等.针灸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21,37(2):49-55. [19] 江六顺,汪瑛,王振亚,等.针灸干预脑卒中偏瘫伴发下肢肿胀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18):3449-3453. [20] 王晓红,闫蓓,樊艳美,等.中药湿热敷技术在中风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与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22,22(3):343-3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