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骁,邓燕,王艳芳,等.原发性痛经的自我管理建议和主要补充替代疗法的作用机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2,38(8):855-858. [2] 吴晓丽,王丽君,王苏立,等.南京市高中女生原发性痛经的发生及影响因素[J].江苏预防医学,2021,32(1):95-97. [3] 李尧,宫郡茗,陆鑫林,等.天津市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校医,2022,36(3):167-170. [4] 于文颜,马良宵,田园,等.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机制的研究进展及思考[J].针刺研究,2022,47(8):724-727,733. [5] 邹毅,孙建华,裴丽霞.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选穴规律探析[J].中医临床研究,2022,14(3):139-144. [6] 戴明珠,钱吕琴,穆艳云.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选穴规律分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16(10):1787-1792. [7] 弓文慧. 原发性痛经患者静息态大脑结构及功能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22. [8] 马萧童,刘耔宜,强昆,等.原发性痛经机制及针灸疗效[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22,38(9):1301-1306. [9] 田园,马良宵,于文颜,等.不同刺灸法对痛经大鼠子宫收缩程度与微循环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J].针刺研究,2022,47(3):196-202. [10] 宋越,马良宵,甘莹莹,等.直刺与沿皮刺“三阴交”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精氨酸加压素及其受体的影响[J].针刺研究,2020,45(11):895-901. [11] 谢海梅,柳依江,王培,等.针刺强度对类痛经模型大鼠镇痛效应、前列腺素及缩宫素含量的影响[J].中医杂志,2022,63(5):475-480. [12] 胡静,卫弯,高慧,等.基于EP2/NLRP3信号通路探讨雀啄灸对原发性痛经大鼠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22):5-8,19. [13] 唐文静,王乙钦,唐标.穴位埋线对原发性痛经大鼠子宫组织前列腺素相关因子和核转录因子κB的影响[J].针刺研究,2020,45(7):548-551,556. [14] 辛思源,杨志新,郭建恩,等.电针“三阴交-悬钟”对类痛经模型大鼠血浆血栓素B2(TXB2)、六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影响[J].科技风,2020,(29):186-187. [15] 杨雯雯,陈盼碧,金灵敏,等.近部与远部穴位埋线对原发性痛经大鼠子宫前列腺素、血清IL-2及脾脏NK细胞的影响[J].针刺研究,2021,46(3):221-225. [16] 甘莹莹,马良宵,于文颜,等.平刺与直刺三阴交穴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子宫微循环及NO、NOS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3):1663-1667. [17] 林驰,萨喆燕,钟晓玲,等.针刺三阴交得气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能量代谢指标的影响[J].福建中医药,2021,52(11):10-14. [18] 高颍. 温经汤加减结合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0,36(11):1399-1400. [19] 黄顺艳. 艾灸三阴交穴对阳虚内寒型痛经患者脾、肾经的影响[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22. [20] 刘静,王立,李芳,等.热敏灸不同单穴治疗原发性痛经即刻止痛效应及疗效观察[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3(1):72-75. [21] 李秀英. 热敏灸三阴交加耳穴压豆用于原发性痛经的效果评价[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42(4):291-292. [22] 李军. 原发性痛经(气血亏虚型)热敏腧穴温度觉特征研究[D].南昌:江西中医药大学,2020. [23] 徐勤芳. 三阴交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治疗原发性痛经3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8,59(3):224-226. [24] 张维维,王璐,曲良.雷火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7(6):1091-1094. [25] 田津. 基于静息态fMRI研究针刺对原发性痛经患者PAG脑功能连接网络的影响[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20. [26] 刘利芬,李青,陈司一凡,等.居家式低频电刺激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2,38(7):752-755. [27] 徐小青,袁青.靳三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9(8):1836-1840. [28] 于小普,赵海芹.俞募配穴针刺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疗效、负面情绪及子宫微循环状态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2,35(18):3150-3152. [29] 王晓玉,陈春宇,杨尚武.毫火针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机理探讨及临床应用[J].广东药科大学学报,2022,38(4):115-117. [30] 易桂先,李洁.毫火针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对患者即刻VAS值及痛经症状评分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21,40(2):112-114. [31] 曾少君,郑敏钦,翁财.火针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PGF2α、PGE2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效果[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2,13(9):5-8. [32] 王晓宇. 温针灸对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子宫动脉血流的影响[J].广西中医药,2022,45(1):52-54. [33] 林文敏,吴际生,林丽霞.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6):124-126. [34] 张莉. 针刺联合八珍汤治疗气血亏虚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22,30(11):55-57,125. [35] 薛利凤,苗玉新.温针灸联合化癥止痛汤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2,54(7):184-187. [36] 王晓静. 穴位埋线辅助治疗阴虚湿热瘀结型痛经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21,36(24):4131-4134. [37] 吴慧萍,龚雪,洪艳艳.温经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2):139-141. [38] 陈王焕,舒爱英,黄爱武,等.温胞化瘀止痛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厅痛经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20,42(8):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