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HAVAMI H, RADFAR M, SOHEILY S, et al.Effect of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on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result of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Agri,2018,30(4):165-170. [2] 廖陈龙,周晗,陈鸿锦,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机械性痛觉超敏的比较性研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1,27(6):420-428. [3] 孙建娟,吴光秀,令狐昌敏,等.参芪降糖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21,42(7):893-895. [4] 龚思淼,李敏.光生物调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22,35(10):1099-1104. [5] 杨玉娟,金智生,王春媛,等.基于络病理论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辨治机理[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28(6):989-991. [6]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4-67. [7]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2016年版)[J].中医杂志,2017,58(7):625-630. [7]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4-129. [8] 吕亚亚,魏素虹,安思芹,等.Endocan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9,39(3):151-154,159. [9] 张琦,孙婉婉,张元品,等.血压控制不佳是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前瞻性队列研究[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2,14(1):68-74. [10] 李婷,陈旭辉,张玥,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机制新方向[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9,25(9):643-647. [11] 郑子恢,潘慧杰,张丹静,等.甲钴胺片联合木丹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2,22(3):356-363. [12] 陈舒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J].疑难病杂志,2019,18(2):213-216. [13] 黄凤娟,谢慧文.合并周围神经病变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心率变异相关性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9(12):2747-2752. [14] 卢春键,刘薇,林少霞,等.五种常用中医外治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22,25(33):4106-4116. [15] 范建夏,于文霞,张丽蕊.麻黄细辛附子汤合圣愈汤化裁治疗阴阳两虚夹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9):72-75. [16] 薛芸,梁尚栋.钙信号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感觉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功能异常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7,33(3):308-311. [17] 李雪花,邹汶兵,陈一平.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广西医学,2020,42(5):562-565. [18] 刘岚. 脑损伤患者血清GFAP和PGP9.5含量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J].医学检验与临床,2021,32(11):23-26. [19] 张学力,郭桂英,董惠洁,等.中药溻渍及TDP联合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7):2968-2970. [20] 张博,李凤君,左中夫.生长抑素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GFAP、突触素表达的影响[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8,38(6):370-373. [21] 梁奇明,许峰,张萍,等.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的临床特征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50(5):620-6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