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鑫,李奇.团体心理治疗在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30):3946-3949. [2] 林辉,肖蓓,王喆.高流量血液透析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2):145-146. [3] 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分会血管通路工作组.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2版)[J].中国血液净化,2019,18(6):365-381. [4] 张瑞芹,郭佳钰.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20,23(1):41-44. [5] 杨琼,冯瑾.预见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9):144-146. [6] 王慧,张佳馨,和玉,等.临床护理路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20,42(19):3028-3031. [7] 陈锦华,李艳芬,俞澜.医护一体化管理型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15):1698-1701. [8] 张兰婷. 流程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8):892-895. [9] 蔡娟. 质量控制在实施血液透析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3):1726-1728. [10] 年素娟,李惠莉,李儿,等.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应用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20,20(8):597-600. [11] 彭湘,薛琳.321健康教育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13):1020-1026. [12] 李家琳,付丽.血液透析病人饮食治疗态度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考评[J].护理研究,2020,34(2):202-207. [13] 冯秀蓉. 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4):528-530. [14] 王玲,梁丽芬,牛杰,等.适应模式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1):1914-1915. [15] 董旭,苏春燕,尚少梅.独立血液透析中心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3):174-1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