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玲. 低频脉冲治疗仪结合中医穴位按摩对产妇产后泌乳及乳房胀痛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4):174-177. [2] 周美琴,崔钰艳,肖明.基于音乐冥想训练干预联合早期乳房按摩在产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8):125-127. [3] 慕年花. 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结局及产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0):106-109. [4] 张迎春,张花责,荣静,等.中医妇儿诊疗常规[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2:2442-2461. [5] 程亚利,王江鹏,刘荣,等.早期母乳喂养配合氨基酸对低体质量早产儿营养状态、生长发育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 22(23): 91-94. [6] 江敏,杨小红,谭苗,等.共享决策支持下家长参与护理对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率、生长发育的影响[J].罕少疾病杂志,2021,28(1):96-97. [7] 曾丽丽. 鹿角粉辅助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产褥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9,9(21):294-296. [8] 林树坤,谭茵,李春艺,等.产后乳房按摩对乳汁分泌及母乳喂养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6):157-159. [9] 方亚军. 低频脉冲治疗仪联合乳房按摩在产后乳房胀痛患者中的应用[J].哈尔滨医药,2021,41(1):106-107. [10] 姚凤仙,王小平,程桂英.中药及手法按摩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护理效果[J].光明中医,2019,34(2):312-314. [11] 匡玲,唐芳,曾小娟.心理疏导联合乳房按摩对产妇产后泌乳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4):144-146. [12] 梁燕和. 产后延续性护理对产褥期母婴护理的效果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9,48(5):201-202. [13] 李莹,肖红娜,姚赛男,等.穴位按摩对产后奶涨产妇血清E2、PRL影响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35):3941-3943,3985. [14] 颜小均,姚钦元,朱海平.妇科综合治疗仪配合手法按摩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疗效观察[J].中医外治杂志,2018,27(4):22-23. [15] 邵琨,朱莎娜.责任亲情交互护理模式结合泌乳确认法干预对初产妇哺乳技能及母乳喂养信心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6(28):156-158. [16] 项彩和,周晓,何静.产后乳房按摩配合乳腺保健在预防产后排乳阻塞性乳腺炎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3):2304-2306. [17] 杨盼. 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给予中药通乳方内服结合手法按摩治疗的可行性[J].海峡药学,2019,31(5):166-1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