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唯全,李萍,王楚盈,等.结直肠癌的病因病机与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6(1):194-197. [2] 谢海伦,刘明想,黄世真,等.炎症与营养相关标志物在结直肠癌预后中的研究进展[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1,27(4):317-322. [3] 范蕾,朱亚兰,何依玲.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与靶向制剂治疗直肠癌转移患者的药学监护[J].医药导报,2020,39(11):1562-1565. [4] 李彦楠,谢雁鸣,张寅,等.复方苦参注射液老年人群临床应用与联合用药特征分析:一项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真实世界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5(2):255-260. [5] 宋文杰.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肠癌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21,48(8):159-160. [6] 孙燕,顾晋,汪建平.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J].上海医学,2018,41(8):449-463. [7] 王平,王越,刘学娟,等.氟尿嘧啶化疗行血药浓度监测对结直肠癌化疗效果、毒性作用及预后的预测价值[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1, 33(10):46-49. [8] 邹秋萍,李婷,李艳平.中药及活性成分通过影响肠道菌群干预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20,47(12):1027-1032. [9] 苏贺,李志刚,王一尧.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20):4391-4394. [10] 张娟,吴东媛,刘铎,等.5-FU治疗药物监测现状及其与结直肠癌化疗毒性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8,29(12):1724-1728. [11] 陈叶青,李晓琳,陈子睿.现代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的用药规律文献研究[J].中南药学,2022,20(1):193-196. [12] 伊凡,王子怡,刘少康,等.中医药联合化疗在结直肠癌临床治疗作用中的系统评价[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9,21(2):148-154. [13] 罗欢,何兰,何迎春,等.核因子-κB(NF-κB)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交互对结直肠癌防治及中药研究的启示[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1,37(10):1266-1271,1276. [14] 张彬,莫伟明,阮勇.复方苦参注射液结合FOLFOX4方案治疗结直肠癌的相关指标变化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9,14(6):1485-1489. [15] 张功,任建琳,张莹瑄,等.中医药辅助卡培他滨片维持治疗结直肠癌临床疗效Meta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0,27(10):86-91. [16] 张彤,何文婷,孙颖颖,等.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质量评价及思考[J].中医杂志,2019,60(22):1924-1928. [17] 高星,孙会群,郭永刚,等.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肠癌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21,48(3):128-130. [18] 李程,应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XELOX方案对晚期结肠癌患者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9,26(2):318-321. [19] 尹宏,赖思帧,张春泽,等.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炎性因子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20,26(3):457-464. [20] 佟柳,李玉兰,郭星,等.紫杉醇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对结肠癌疗效及对细胞增殖和免疫系统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8, 30(11): 36-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