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曹卓. PICC个性化护理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4):252-253. [2] 麦细焕,周晴.预处理策略护理对新生儿PICC置管并发症的预防效果[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6(2):378-380,384. [3] 湛恩梅,何华云,李杨燕.体位调整在足月新生儿经头皮静脉PICC置管送管过程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5):655-657. [4] 张晨. 个性化护理在癌症患者化疗期间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置管中的应用价值[J].医疗装备,2018,31(18):194-195. [5] 韩宁晓.循证护理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20,7(5):125,130. [6] 方源. 风险预警管理预防NICU早产儿PICC置管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1,27(2):292-296. [7] 邱佳瑜. PICC置管加综合护理在危重新生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1,40(6):106-108. [8] 谢帅华,段颖杰,吴旭红,等.新生儿经颞浅静脉置入PICC置管长度测量方法的改良及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20,55(3):445-447. [9] 吴莹,张静,马杰,等.个性化护理在PICC置管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3):174-176. [10] 刘佳宁,王红利,高峰.风险识别理念支持下预见性护理干预在PICC置管新生儿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2):106-108. [11] 田亚慧,王广州,姜凯,等.腔内心电图P波与R波比值定位技术联合超声引导在新生儿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中的应用效果[J].广西医学,2021,43(17):2051-2053. [12] 方源. 风险预警管理预防NICU早产儿PICC置管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1,27(2):292-296. [13] 张健坤,曾妮妮,赵晓英.学龄期白血病患儿首次行PICC置管心理体验及需求的质性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6):144-146. [14] 青旭蓉,胡琦,赖春燕,等.经上肢静脉和下肢静脉留置PICC在150例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重庆医学,2020,49(11):1742-1745. [15] 朱小丽,张颖.预处理策略在预防新生儿PICC置管并发症中的效果[J].当代医学,2021,27(10):186-188. [16] 窦庆杰,徐阳,吴爱珍.基于医联体模式下同质化护理在社区医院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21,36(18):1712-1715. [17] 罗艳,袁丽,张柳花,等.分段式教学联合柯氏模型评价在PICC专科护士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1,20(09): 1026-1029. [18] 梁世耀,赵秀芬,黄爱微,等.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延续护理模式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11):1495-1499. [19] 谢帅华,段颖杰,吴旭红,等.新生儿经颞浅静脉置入PICC置管长度测量方法的改良及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20,55(3):445-447. [20] 唐燕. 改良的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表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效果分析[J].贵州医药,2021,45(1):140-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