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牛兵占,肖正权.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267. [2] 何任. 金匮要略校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66. [3] 吴王芳,张永华.加味酸枣仁汤对阴虚火旺型慢性失眠患者主客观睡眠的影响[J].新中医,2020,52(2):68-71. [4] 李中国,方兰.酸枣仁汤方药解析及其助眠机制[J].中国民间疗法,2020,28(16):110-111. [5] 雷思敏,李小波,张晓乐,等.基于五神理论研究宁心安神汤治疗入睡困难型不寐病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24):136-137,140. [6] 毕丽娟,胡国华.胡国华教授清肝益肾宁心安神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经验撷英[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9,41(5):8-10,15. [7] 李姝娟. 高建忠运用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D].太原:山西中医药大学,2020. [8] 王伯东. 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20,39(3):62-63. [9] 张立新. 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临床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33):147-149. [10] 潘雪桃,胡海燕.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24):159-160. [11] 张敬华,赵峰,王苏雷,等.柴芩温胆汤加减治疗肝郁痰火型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15):2510-2512. [12] 黄陈敏,周洪武,钟志明.天王补心丹合交泰丸加减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20,27(14):34-35. [13] 袁瑞丽. 常用失眠中成药的用药规律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3):125-127. [14] 李碧飞,杨宗保.针灸治疗失眠症的古籍配穴处方探究[J].中医药通报,2020,19(4):16-19. [15] 文世虹. 通调任督针刺法治疗失眠症的文献研究和临床研究[D].太原:山西中医药大学,2020. [16] 王倩蓉. 针灸三才穴为主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研究[D].昆明:云南中医药大学,2020. [17] 董小庆,黄琴峰,谢晨,等.艾灸治疗失眠的临床应用规律分析[A].中国针灸学会.新时代新思维新跨越新发展——2019中国针灸学会年会暨40周年回顾论文集[C].中国针灸学会:中国针灸学会,2019:2. [18] 朱新枝. 通督灸治疗阳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D].太原:山西中医药大学,2019. [19] 庄琼霞. 中医推拿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22):111-112. [20] 黄锦军,曾燕,严欣,等.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失眠5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20,36(6):62-64. [21] 魏蒙. 太极推拿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CRP、IL-6的影响[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20. [22] 唐风祥,叶进.穴位贴敷疗法用于失眠症治疗中的效果及机制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3):53-55. [23] 胡金霞,卢军,王洪霞,等.景衣安神散穴位贴敷对失眠大鼠神经递质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10):13-17. [24] 陈贵莲,潘华.归脾汤联合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38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0,29(15):97-99. [25] 刘冬雪,郑祖艳.针刺结合天王补心丹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2):154,171. [26] 郑庆浩. 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耳穴贴敷治疗高血压病合并睡眠障碍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22):92-95. |